履园丛话
清·钱泳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3888.html
履園叢話 (清)錢泳 撰
●目錄
點校說明
序
序目
叢話一 舊聞
有福
天道好還
沈百五
血袍
席氏多賢
吴留村
王永康
礮異
小韓都堂
欠糧
善知識
康熙六巡江浙
鬥富
南州逸事
測字
題壁
騏驥詩
人心刁詐
鐵面御史
明哲保身
陸清獻公
御舟即事詩
重遊虎邱詩
燒坯
水鑑
為政不相師友
獨力捐辦御道
失一知己
安頓窮人
田價
米價
銀價
叢話二 閱古
周曶鼎
周邢叔鐘
周太簇鐘
周散邑銅盤
秦權
漢量
漢陶陵鼎
漢銅洗
建昭雁足鐙
漢長安銅尺
古泉
錢笵
秦漢銅印
秦漢瓦當
古磚
銅鼓
銅帶鉤
玉昭文帶
古鏡
唐鏡
鐵券
金塗塔
宋宣和銅器
宋磁器
岳氏銅爵
秦檜鐵鍋
元石礎
叢話三 考索
動
錯簡
出母
苟
仁
三歸
亳
巂周
寡公
廋詞
元堂
並為傍
草書
老先生
名士
古今人表
親家
大長公主
關侯世家
打跧
海市蜃樓
請雨
水車
土地之神
潤筆
鄉勇自古有之
泉之為錢
札樸
北音無入聲
古韻
鯤鵬
梅梁
補天射日
顏淑冉予
繖
扇
轉蓬
宗譜
墓碑
四金剛
盂蘭盆會
宋儒
時藝
題目
紙錢
七七
叢話四 水學救荒附
總論
太湖
三江
來源
枝河
水利
水害
建閘
圍田
濬池
專官
協濟
救荒附
公督私藏法
禀帖稿附
圖賑法
叢話五 景賢
鄉賢一
鄉賢二
嘉定錢氏兩先生傳
書會寧令李君守城事
書南園先生事
書周孝子事
叢話六 耆舊
安安先生
隨園先生
抱經學士
覃溪閣學
山舟侍講
響泉觀察
西莊光祿
竹汀宮詹
蘭泉司寇
二林居士
秋帆尚書
夢樓太守
竹嶼中舍
穆堂侍御
蘇潭中丞
耘松觀察
筠心學士
秋室學士
杜薌宮保
榕皋先生
二雲學士
黼堂少宰
芝巖太史
魚山比部
杜邨觀察
秋史侍御
平階中丞
淵如觀察
蘭士太守
宜泉太史
仲子教授
香杜舍人
鶴侶比部
十蘭判官
蓉莊都轉
香洲先生
艮庭徵君
懋堂明府
端卿刺史
子居明府
春噓叔訥兩明府
大紳先生
青湖先生
謙士侍郎
味辛司馬
淥飲先生
晉齋文學
曼生司馬
枚菴先生
二陸先生
雪樵總戎
秦參將
叢話七 臆論
五福
三教同源
天道人道
君子小人
寬容密察
富貴貧賤
五穀蔬菜
鳥獸草木
援墨入儒
忠厚之道
覆育之恩
烘開牡丹
恩怨分明
貧乏告借
為善為惡
不多不少
不貧不富
官久必富
收藏為旺
治家
早起
種田
水利
產業
子弟
立志
吃虧
無學
謹言
所業
利己
習氣
拒客
凶器
驕奢
醉鄉
收成
名利
神仙
貪巧
雅俗
培養
夤緣
順逆
寬急
貧富
刻薄
同此心
不足畏
關學問
不會做
大才智
回頭看
人身一小天地
凡事做到八分
厚道勢利之別
得氣長短厚薄
過
儉
苦
慳
累
醒
叢話八 譚詩
總論
以詩存人
以人存詩
紀存
摘句
叢話九 碑帖
周石鼓文
秦泰山石刻
秦琅琊臺刻石
新莽天鳳刻石
漢燕然山銘
漢西嶽華山廟碑延熹八年
漢元儒先生婁壽碑熹平三年
漢熹平石經熹平四年
漢涼州刺史魏元丕碑光和四年
漢幽州刺史朱龜碑中平二年
漢郭有道陳仲弓碑建寧二年
漢淳于長夏承碑建寧三年
漢成陽靈臺碑建寧五年
漢小黃門譙敏碑中平四年
漢圉令趙君碑初平三年
漢巴郡太守樊敏碑建安十年
漢酸棗令劉熊碑
漢楊氏四碑
兩晉六朝碑
唐觀音寺碣
唐化度寺碑
唐孔子廟堂碑
唐九成宮醴泉銘
唐磚塔銘
唐郎官石記序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唐滑臺新驛記
唐麻姑仙壇記
唐開成石刻十二經
四唐碑
唐石幢
後梁鎮東軍牆隍廟碑記
後晉吳越文穆王神道碑
吴越僧統慧因普光大師塔銘
蜀石經
馬楚銅柱銘
宋高宗御書石經
宋表忠觀碑
墨妙亭詩刻
宋刻
明刻
本朝帖
偽法帖
論刻帖
家刻
叢話十 收藏
總論
唐
五代
宋
元
叢話十一上 書學
鐘鼎文
小篆
隸書
書法分南北宗
六朝人書
唐人書
宋四家書
趙松雪
總論
叢話十一下 畫學
總論
畫中人
叢話十二 藝能
書
數
射
投壺
彈琴
琵琶
著棋
摹印
刻碑
選毫
製墨
硾紙
琢硯
銅匠
玉工
周製
刻書
裝潢
成衣
雕工
竹刻
營造
治庖
堆假山
製砂壺
度曲
十番
演戲
雜戲
叢話十三 科第
種德
立品
孝感
求籤
夢
鼎甲
元
異事
武科
叢話十四 祥異
日月合璧五星連珠
彩雲
水牛
聚寶珠
道士鵝
邱三近
烏城
銀變蝦蟆
一產四子
珠光
小蛇
搏虎
魚鬬
牛腹中人
魚吐珠
塔裂
天然大士像
錫杖禦盜
鶯粟雞
鼻中人
見祥為禍
樑中出血
抉目魚
猫作人言
失金釧
食鼈食黿
食橘化蛇
背生
雞作人言
大石
蟲荒
牛背書
紅雞蛋
失印
潮來
螢火城
醃蛋有光
古樹自焚
異僧
陰兵
黑土
風龍陣
小牛
猫異
雪中人蹟
雙面人
一乳六男
神龍攫珠
老母雞
二龍
大龜
鐵人
龍皮
海獸
元旦雷雨
棺影
異事
錦江巨龜
白■〈虫孔〉
星異
地中犬
蛤中珠
迎涼
搶米
墨線
板櫈自行
龍帶石牌坊
漢口鎮火
天不可測
山鳴地動
妖言惑衆
村牛搏虎
八月十五晡
龍鬬
風暴
大木
老鸛
蛟與龍鬬
塵霾
黑雲
龍見
蟾蜍
火毬
羣鼠渡江
暢春園虎
六月雪
雞異
南方丙丁北方壬癸
巨蟒
環雲
叢話十五 鬼神
張撫軍退鬼
鄒二癡
緋衣神
鬼戲
錢蓮仙
乩仙
打眚神
送凉
聞角菴相士
董庶常
誦大悲呪
春杏
馬公宋相
城隍
鬼迷
滕縣遇鬼
神人呵護
瞽目見鬼
鬼皁隸
彭半壺
鬼婚
凈眼
關聖顯靈
鬼差救人
鬼燒天
陣亡鬼
大娘娘
喚鴛鴦
嫖鬼
無常鬼
還我鬍鬚
鬼說話
買乳
神洲廟
逆子冥殛
討債鬼
鬼物憑臨
王大王二
三善
祭品用熱
兩指
倒划船
陳三姑娘
王老相公桑三姐
人而鬼
叢話十六 精怪
鼠食仙草
張氏怪
朱方旦
石妖
小三娘
石虎
寄槖致富
龜祟
蛇妻
妖人
黃相公
蜒蚰精
桃妖
狐老先生
天狗
男女二怪
有聲如牛
管庫狐仙
鼈精
猪首人身
投井
狐報仇
高柏林
樹神現形
蜘蛛網龍
借寓
放火
採蓮朱桂
獺鬼
賴壻
醫狐
火怪
佛雲夫人
老段
叢話十七 報應
德報
寃報
孽報
忤逆報
刻薄
殘忍
折福
叢話十八 古蹟
萬歲山
豐臺
樓桑村
董江都讀書處
直沽
九河故道
岱廟
泉林
趵突泉
南池
艮嶽
吹臺
相國寺
梁王城
汴故宮
夷門
梅花堂拱奎堂
黃鶴樓
赤壁
廬山
馬當山
石鐘山
潯陽江
■〈石梟〉磯
太白樓
識舟亭
滴翠軒
烏江
天門山
濡須
孔子臺
芍陂
淮水
潁水
錢塘江
煙雨樓
檇李城
魏塘
石尊
墨妙亭
王右軍別業
東府
清白堂
越王臺
柯亭
蓬萊閣
雷門
窆石
蘭亭
智永禪師書閣
江文通宅
天台山
桃源洞
桐柏宮
李太白書堂
石橋
白雲山
嚴子陵釣臺
九仙山烏石山
延平津
叢話十九 陵墓
夏禹陵
商吴泰伯墓
商仲雍墓
商大夫彭祖墓
周延陵季子墓
周先賢言子墓
周先賢曾點澹臺滅明二墓
周先賢閔子墓
周要離冢
漢高密太守錢咸墓
漢富春公錢讓墓
漢太子洗馬錢京墓
漢孝女曹娥墓
漢東海孝婦墓
三國吴王夫人墓
吴大將軍丁奉墓
晉謝太傅墓
晉永安侯錢廣墓
梁臨川王錢伯仁墓
梁妙嚴公主墓
陳黃門侍郎顧野王墓
唐褚中令遂良墓
唐工部郎杜甫墓
唐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墓
唐遯璞先生墓
唐贈尚書右僕射長城令公墓
唐贈尚書左僕射檢校司空常州刺史公墓
唐宣州旌德縣令贈尚書禮部郎右諫議大夫洪勝王墓
唐贈尚書左僕射加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建初王墓
水邱太夫人墳
英顯王墓
武肅王墓
廣陵郡王墓
文穆王墓
忠獻王墓
忠遜王墓
忠懿王墓
會稽郡王墓
宋六陵
叢話二十 園林
澄懷園京師
惠園京師
萬柳堂
隨園江南
張侯府園
樂圃蘇州
獅子林
拙政園
歸田園
息園
繡谷
懷雲亭
瞿園
涉園
逸園
靈巖山館
寒碧山莊
水木明瑟園
東皋草堂常熟
壺隱園
燕谷
康山揚州
小■〈王靈〉瓏山館
雙桐書屋
片石山房
江園
靜修儉養之軒
樗園
平山堂
九峯園
錦春園瓜州
樸園儀徵
珠媚園通州
文園如皋
塔射園松江
嘯園
右倪園
豫園上海
日涉園
吾園
從溪園
三泖漁莊青浦
南園太倉
平蕪館嘉定
澹園清河
長春園蕪湖
玉玲瓏館杭州
皋園
潛園
長豐山館
倦圃嘉興
曝書亭
南園
二十五峯園嘉善
青藤書屋紹興
寓園
造園
叢話二十一 笑柄惡俗附
太無竅
闌玻樓
五兩輕
打生員
雌雉
但顧姨姨
性畏蟢子
蝎子太守
王老虎
侮聖人之言
溺于聲色
糊塗人
牡丹亭脚色
喜對
什麼東西
交相拍手
臣愚不敢妄對
平上去入
雁行
小字
打兔子
何須畏
勢利
此亦妄人也已矣
情癡
讀時文
又何加焉
陳見山
識字
出題
小姐班頭
張都轉詩
舘
醬
打油詩
兩槐夾井
畫猪
文王課
賦得詩
戲言
三百銅錢
陋吏銘
圈文章
不准
木蘭詩
鑲邊酒
二婢
狗醫
長隨
孝經通四書熟
緋仙
面貌冊
和相
朱玉
素不相能
馬上得之馬上失之
繡閣英才
官妓
陞官圖
王良善馭
兩耳太聰
者者居
男慕貞潔女效才良
先為閻羅王定案
惡俗附
出會
賭
叢話二十二 夢幻
汲古閣
楊貴妃
許昌
傳聞之甚
鬼胎
自矜埋葬
改名
夢中判囚
文敏公逸事
永和銀杏
陳太守
夢斷龍獄
損陰隲除名
寫婚書
鯉魚求救
賀氏第
先伯桂山公索嗣
沈肯松
夢董思翁
司馬達甫
曹方廣
擊蛇
十神人
枯骨託夢
詩人黃逵
鬼神弄人
秦檜鐵像
四十一
三十三
南遊夢
紅面金甲神
注蘇詩
冥獄
西華山神
王太守
東平王馬夫詐人
自挽詩
松雪翁入夢
夢神狡獪
和神國
叢話二十三 雜記上
三教
兄弟和家之肥
天人異論
情
可知
戒殺放生
徒陽運河
不可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廿一經
蔣都督
父子大拜
席宗玉
率由舊章
峨嵋老僧
修志
八體
性恭謹
袁簡齋
蘇東坡生日會
改嫁
金石文字
算盡錙銖
布衣可貴
南北氣候
水倉
大歸四事詩
吴書敳
朱文正公逸事
易于傳播
福慧庵
紅白盛事
詁經精舍
畢
茂林
茝香校書
楊婉春
趙梅卿
定數
苓巴雞
機神廟
鳥槍打雨
五雲
換棉花
刺史新聞
刑罰不中
奇案
富賊貴賊
經訓堂帖
悟情
裹足
叢話二十四 雜記下
阿文成公
示子
得隆慶失隆慶
知音犬
蘇小妹
劉王氏
秀才
小棺材
前世事
大蛇
難得糊塗
東澗老人墓
豪侈
四字
紅裠
尺
貧官
一品夫人
孫春陽
形家言
陳狀元犯土禁
命中缺水
樟柳神
治賊
琴心曲
唐竹莊
牛次原
喪子
言過其實
滄江虹
陳疋吾
浮簽
艷雪山房藳
題壁詩
釋道詩
閨秀詩
做詩阿娘
穆慶能為駢體文
優伶能解韻語
●點校說明
我國古代筆記之作,肇始六朝,經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斷發展,到清代達到全盛時期。清代筆記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舉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書畫、詩文詞章、人物軼事、社會異聞,以至各地的風俗民情,都有所記載。可以說,清代的筆記種數之多,涉及方面之廣,都超過了前代。錢泳的履園叢話,就是清人筆記中較有參考價值的一種。
錢泳生於公元一七五九年(乾隆二十四年),卒於一八四四年(道光二十四年),初名鶴,字立羣,號台仙,一號梅溪,江蘇金匱(今無錫)人。能詩,工書,尤長隸書,所摹唐碑及秦漢金石斷簡不下數十百種。著作也多,有說文識小錄、守望新書、履園金石目、梅溪詩鈔、蘭林集等。錢泳一生,未至顯官,長期作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以見聞較廣。他交往的人物很多,在北京時,曾結識當時著名書法家成親王永瑆,詒晉齋法帖的摹刻,即出自錢泳之手。作者這種廣泛的社會閱歷,已反映到履園叢話一書中,使他的書內容比較豐富。
履園叢話共二十四卷,基本上一門為一卷,計有舊聞、閱古、考索、水學、景賢、耆舊、臆論、譚詩、碑帖、收藏、書畫、藝能、科第、祥異、鬼神、精怪、報應、古蹟、陵墓、園林、笑柄、夢幻,殿以雜記兩卷。單從門類我們就可以看出,此書正體現了筆記廣和雜的特點。書中所記,多為作者所親身經歷,敍事具體翔實,即使得諸傳聞,也必指出其來源。
由於本書門類繁多,且門類之間,各不相屬,若系統概括它的內容,比較困難,這裏只能就其各門的大致內容、史料價值簡單作些說明。
舊聞一門,多記明末清初軼事,屬於稗乘野史之類,可供治史者摭拾。其中有些條目提供了較為重要的史料。如「田價」、「米價」、「銀價」諸條,記載了明末至清道光年間田、米、白銀價格的變化以及銀、錢兌換的比例。如:「康熙十六年,蘇、松、常、鎮四府大旱,是時米價每升七文,竟長至二十四文。次年大水,四十八年復大水,米價雖較前稍落,而每升亦不過十七文,雍正、乾隆初,米價每升十餘文。二十年蟲荒,四府相同,長至三十五、六文,餓死者無算。後連歲豐稔,價漸復舊,然每升亦祇十四、五文為常價也。至五十年大旱,則每升至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後,不論荒熟,總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間為常價矣。」這裏具體記載一個地區在不同年代米價的漲落,是難得的經濟史資料。
閱古一卷,是作者的金石文字經眼錄,或記傳世彝器的收藏流傳情況,或考訂器物文字的時代,或鑒定器物的真偽,或評論其書法特點。其中「銅鼓」條關於銅鼓起源的考訂,作者糾正了前人和當世學者的誤說,認為銅鼓起源于西南的苗族,這一結論和現在學者的論斷大致相合。
考據之學,並非作者所長,其考索一門,雖亦出經入史,廣徵博引,而精義無多。其中有些條目,也間有可取,如海市蜃樓條:「王仲瞿嘗言:『始皇使徐福入海求仙,終無有驗。而漢武亦蹈其前轍,真不可解。此二君者,皆聰明絕世之人,胡乃為此捕風捉影疑神疑鬼之事耶?後遊山東萊州,見海市蜃樓,始恍然曰:秦皇、漢武俱為所惑者,乃此耳。』其言甚確……因悟蓬萊之海市,又安知非上古之樓臺城郭乎?」當然,作者對於海市蜃樓這種自然界光折射現象還不可能作正確的解釋,秦皇、漢武求仙之舉也未必由此,但他的解釋還是接近科學的,可以給人一些啟發。
水學門主要記述三吴地區水利工程的興廢、河道的變遷、歷代治水的得失利弊。這些資料,可作為研究水利史及歷史地理之一助。
其景賢、耆舊、科第諸卷,雖說作者旨在「勸孝弟,警薄俗」,「思老成,奉楷模」,以及「紀人材之盛」,但涉及人物較多,且內容多關文人學者的學行、經歷、交游和遺聞軼事,客觀上為我們保留了不少人物傳記資料。其中有些人物並不見於史傳,這些史料就比較寶貴,有的人物雖然史書有傳,但與此互有詳略,因而,這裏的記載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譚詩一門,主要談選詩的標準和關於詩的鑒賞。同時也收集了一些詩人的生平資料以及一些無名氏的詩作。作者雖然能詩,但鑒賞力平平,無甚可取,倒是有關詩人的生平資料及所錄某些詩作,對研究者更有用處。
碑帖、收藏、書畫、藝能等門,為作者所長,是本書較有參考價值的部分。碑帖門中「周石鼓文」條,記述了我國傳世最早的石刻「石鼓」的流傳過程,並臚列了歷代各家對石鼓文所屬時代的看法,指出明人楊升庵全文拓本之偽和清人孫星衍以假當真為「好奇之甚」。作者雖未對石鼓的年代發表自己的意見,他所收集的資料,無疑為研究石鼓文提供了方便。「宋刻」、「明刻」、「本朝刻」諸條,歷數宋至清著名法帖的鈎勒摹刻的經過,各種法帖之間的分合補綴情況,還品評了各種刻本、拓本的優劣。「偽法帖」條,鑒別了各種名帖的贋品,指出其作偽的特點、偽迹。由於作者長於書法,鑒別力亦較高,尤其應注意的是,不少著名法帖的摹刻,錢泳親與其役,對其中的奧秘,作者知之甚悉,因而他的意見往往是中肯的。以上各節是研究帖學較為重要的資料。收藏門主要內容是記述自唐至元代名畫、名帖的收藏流傳等情況,對所收的每一種帖、每一幅畫,必詳記其字數多少,卷幅的尺寸,審辨其紙張墨色,詳錄歷代收藏家的圖書印記。對於從事書畫的收藏和鑒定的工作者來說,是有用的資料。其論書學部分,可視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簡史。對於書體的演變,從鐘鼎文、篆隸直至行楷,作了簡要的介紹,分析了歷代各個書法流派的淵源,探求著名書法家的風格,品評其藝術造詣的深淺,並為初學書法的人指出學書的門徑。當然,有些意見可能出於作者一己的愛好,未免失之於偏,但總的來說,還是可取之處為多。
此書中祥異、鬼神、精怪、報應、夢幻諸門,或宣揚封建迷信,或進行因果報應的說教,還有其他不健康的描述,這是本書的糟粕。但在這類條目之中,有些也在客觀上提供了較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如祥異門「妖言惑衆」條,記載了嘉慶二十年安徽巢縣人方榮升聚衆起事的始末,對這次起事的宣傳手段、組織形式、起事的經過等,敍述頗詳,清實錄亦載其事,但遠不如這裏具體。這就有助於對清代中葉農民鬪爭的研究。
本書古蹟、陵墓、園林諸卷,可以說是作者游歷河北、北京、山東、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的實地考察記錄。各地的文物古蹟、山林別業、舊寺古剎,作者每到一地,必詳記其所屬時代、方位、道里、建築的規模特色、興廢經過等,並附載有關的詩詞文章,尤其對我國園林之冠的蘇州園林,更言之甚悉。這些記載非但可備文物考古工作者參考,也可供游覽訪古時閱讀,使人增長地理和歷史知識。
笑語諧言,間有可取,它不僅是使人解頤,往往在幽默之中暴露出那個時代的種種黑暗、腐朽、齷齪的社會現象。笑柄一門中有不少條目即是如此。如「讀時文」條:「余少時見鵝湖華思愚先生,為人質直,好學不倦。或有謂先生曰:『鵝湖真讀書里也。』先生曰:『此處並無讀書人,子何以見?』或驚訝曰:『若某某者皆諸生,有名於場屋,何謂無之?』先生曰:『子言謬也,此讀時文者耳,烏得謂之讀書人耶?』」三言兩語,就反映了當世人對於熱衷於通過習時藝以獵取功名利祿之輩的鄙視,對八股取士的諷刺也入木三分。又如「戲言」條:「吾鄉華雨棠先生通申韓之學,有名公卿間。嘗曰:『吾長子才庸而糊塗,故使其出仕,次子才敏而練達,故使其治家。』聞者莫不笑之。」一針見血地指出封建官吏的無能和糊塗。「陋吏銘」則極盡巧妙諷刺之能事:「近日捐官者,輒喜捐鹽場大使,以其職與知縣相等,而無刑名錢穀之煩也。有揚州輕薄少年用劉禹錫陋室銘而為陋吏銘者,其辭曰:『官不在高,有場則名。才不在深,有鹽則靈。斯雖陋吏,惟利是馨。絲圓堆案白,色減入秤青。談笑有場商,往來皆灶丁。無須調鶴琴,不離經。無刑錢之聒耳,有酒色之勞形。或借遠公廬,或醉竹西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活畫出封建官吏的唯利是圖面目,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的黑暗沒落。這些笑話,確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本書最後兩卷為雜記,其中多數條目沒有什麼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但也間或有可資參考之處,如「裹足」條關於裹足起於何時的考證,就言之鑿鑿,引證了大量證據,認為裹足始於五代。這一結論,在今天看來也還是站得住脚的。同時,作者還亟言裹足之弊,認為婦女裹足,「無益於生民,有關於世教」,是「戕賊人以為仁義」。這種見解,出自當時封建士大夫之口,還算是難能可貴的。
總的來看,履園叢話一書,雖然瑕瑜互見,精華和糟粕並存,應該說它在清人筆記中還是屬於比較好的。它對於文史研究工作乃至自然科學史某些問題的研究,都具有參考價值。自然,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和他的階級局限,不可避免地會在書中反映出他的封建士大夫的立場觀點,這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
履園叢話只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一種刊本,這次整理,除標點分段以外,對一些版刻錯字也做了改正。在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文字可疑,或者是版刻錯訛,或許是作者的疏忽。對此,我們盡可能查對有關資料予以改正,個別無從稽考的,只好一仍其舊。
這次整理,盡管我們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限於水平,可能還有標點的錯誤和當改而未改的錯字,希望讀者隨時指正。
張偉
●履園叢話序
履園主人於灌園之暇,就耳目所睹聞,著叢話二十四卷,間以示予曰:「吾以是遣愁索索笑也。」孫子讀而歎之曰:「此非遣愁索笑之為也,先生欺予哉!」主人改容起曰:「噫!子知我者,試為我序之。」其曰舊聞,識國初軼事,備野乘也。曰閱古,釋所見三代、秦、漢以來法物而資小學也。曰考索,雜取古書事物疑義以證心得也。曰水學,論三吴水利之不可緩也。曰景賢,勸孝弟,警薄俗也。曰耆舊,思老成,奉模楷也。曰臆論,警頹風也。曰譚詩,正雅音也。曰碑帖,從所好也。曰收藏,慨煙雲之過眼也。曰書畫,示正法眼藏也。曰藝能,即形下以見道也。曰科第,紀人材之盛也。曰祥異,明天地之大也。曰鬼神、曰精怪,窮陰陽之變也。曰報應,昭天人之合也。曰古蹟、曰陵墓、曰園林,記雪泥之鴻爪也。曰笑柄,寓莊於諧也。曰夢幻,示實於虛也。而以雜記終焉。舉凡人情物理,宇宙間可喜可愕之事,無不備也。此溫伯雪子目擊道存之意也。序既畢,以復於主人曰:「履園之義何昉乎?履之言禮也,將以辨上下,定民志也。顧履而園,則『賁於邱園』之象也。其殆將託於戔戔者,以諷世與?抑話者,言之善也,不話於朝而話於野。坤之初六曰『履霜堅冰至』。履之九二曰『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履園有焉。然則是話也,即以為遣愁索笑可也」。道光五年冬十月前翰林院庶吉士昭文孫原湘序。
●履園叢話序目
昔人以筆劄為文章之唾餘,余謂小說家亦文章之唾餘也。上可以紀朝廷之故實,下可以採草野之新聞,即以備遺忘,又以資譚柄耳。余自弱冠後,便出門負米,歷楚、豫、浙、閩、齊、魯、燕、趙之間,或出或處,垂五十年,既未讀萬卷書,亦未嘗行萬里路。然所聞所見,日積日多。鄉居少事,抑鬱無聊,惟恐失之,自為箋記,以所居履園名曰叢話。雖遣愁索笑之筆,而亦齊諧、世說之流亞也。曩嘗與友人徐厚卿明經同輯熙朝新語十六卷,已行於世。茲復得二十四卷,分為三集,以續其後云。道光十八年七月刻始成,梅花溪居士錢泳自記,時年政八十。